网站首页 >> 保能动态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专题报道:汽车节能环保与社会责任

文章来源:本报  发布时间: 2013年7月5日
 
 

 

    董扬:我国汽车业节能减排政策不到位    
    “我认为,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不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对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评价道。
  他说:“就汽车而言,目前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力度很大,这些国家的汽车税收大都直接和油耗、碳排放等指标挂钩,而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很少。”
  “我国和油耗挂钩的政策只有燃油税;就其他税收而言,车购税和车价挂钩,车船税与排量挂钩。”在董扬看来,这样的税收政策并不足以促进节能减排,“制定税收的相关部门往往只考虑税收多少,专业性和全局性的思考很少。欧、美、日有关汽车的税收政策都已经完成大调整,而我国的税收政策还是20多年前的框架。”
  谈到已有的节能减排政策,董扬认为,目前的政策“主要依赖临时性政策”。
  2009年5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决定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随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推出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给予一次性3000元/辆的定额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2011年9月,调整后的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继续执行,补贴标准不变;截至2012年7月,工信部共发布了八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
  这样的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在董扬看来“对于行业的长期指导性作用很弱”,因为“这个政策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而非长期性的国策”。
  董扬认为,相关部门应反思政策的结构,高屋建瓴,认真规划,以实现长盛久安。“当政府出台一个鼓励政策时,车企同时开始设计相应的新汽车产品,那么一般也要五年以后才能正式投放市场。这样的话,政策有效期太短就不起作用。”
  “有些政策的有效期甚至应该考虑延长至10年、20年。”董扬强调。
  当被问及近日国家审计署曝出某些车企骗取节能惠民补贴一事时,董扬认为,企业的行为固然不对,但此事件更多暴露的是现有补贴方式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
  “补贴惠民政策执行得不够好,必须要改变支持途径,有关部门也应该吸取教训。目前与财政补贴有关的很多政策,都采取企业自报、申请这类方式,容易产生很多问题。企业、行业也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董扬态度明确地表示,“不能用厂家和商家的道德缺失来为政府的工作不足和政策的设计失误做托词。”
  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董扬认为,我国在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国家口号喊得多,真正落实还需要时间”。眉宇紧锁的董扬表示:“现在国家需要从节能减排的大计出发重新规划汽车有关税制,首先要顶层设计,其次要计算执行成本和执行过程的风险。我并不认为这些部门是故意制造此类漏洞以实现利益寻租,但客观上看,的确应该考虑改变。”
  董扬建议,相关部门应该从引导汽车消费方向和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制定一个与汽车有关的税费规划,并且要从全局考虑,从设计、制造、生产、购买和使用等多方面、多个环节引导节能减排,制定一套科学系统、长期稳定、惠及多方的节能减排政策。     

        张小虞:节能减排要政策、市场两条腿走路  
  6月25日下午,本报记者带着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在友谊医院三楼见到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
  作为汽车行业的导师级人物,即便住院,张小虞也一直心系汽车产业———当有企业来看望他时,他总是详细询问企业各方面的情况。记者提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时,他说:“我生病后,有好多企业来找我,有做电池的,有做整车的,也有做动力系统的,我都叮嘱他们千万不要等政策,要干就认真干。”
  在张小虞看来,节能减排是汽车业的一个重要议题,“对汽车行业来说,节能、环保、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汽车业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张小虞的答案归结起来是两个“两条腿走路”:“传统汽车的技术升级是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是节能减排,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两条腿走路,且不能有所偏重。再一个,节能减排要实施好,一方面要靠政策导向,一方面也要以市场为出发点,要两条腿走路。”
  政策导向:标准法规和税收减免
  谈到节能减排,曾在政府工作多年的张小虞首先回应了记者对当下一些补贴政策如国家对混合动力公交车补贴“断链”的疑问。
  “所有的政策都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针对性,二是时间性。从行业、企业来讲,当然希望补贴政策可以延续,但政府有政府的考量。所以对企业来说,既要适应政府的政策,又不能对政府的优惠政策有太大的苛求和期待。”张小虞说。
  在张小虞看来,节能减排政策从根本上讲,是要通过标准和法规来推动排放升级和节能技术进步。
  “排放法规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指标必须推进。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操作的,对进口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都一样。我们现在很多事情都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光是节能减排,还包括超载等等。”张小虞谈到。
  张小虞指出,国家对汽车产品的管理要逐步从过去行政性的管理变为国际通行的标准法规的管理。“这在1994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就已经提及,即用国际通行的产品型式认证的方式来管理汽车产品。所谓型式认证就是按照国家对汽车节能、排放和安全的标准来执行强制性的管理。”张小虞告诉记者。
  “当然,对于做得好的、提前达到国家标准的要给予奖励”,但对于奖励的方式,张小虞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通过减免税收要比财政补贴更合适。
  目前,国家在节能减排的政策上,既有像节能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试点补贴等财政补贴,也有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减免这样的税收调节。
  “回顾一下过去十几年间国家针对汽车工业出台的政策,我们会发现,用减税的办法要比用财政补贴的办法持续的时间更长。因为进了政府财政的钱一般很难再拿出来,而对提前达到国家排放、节能标准的减免一部分消费税或者购置税,在这些钱进国家财政之前,相对更有效,而且是直接鼓励消费者,不会造成企业的依赖性。”张小虞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
  张小虞同时强调:“在汽车业的节能环保方面,政府要坚定地站在社会和消费者一方,不能因为我们的汽车企业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就站在企业的立场上。”
  市场导向:企业的自觉性
  在采访中,张小虞多次强调了“市场”。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市场化、国际化比较完全的产业了。拿节能减排来说,不能只靠政策来发展,还要靠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来推动。”张小虞说。
  张小虞告诉记者,我国的汽车企业常常过于依赖政策,反而错过了市场的机遇。
  “咱们就说新能源汽车,这一年多大家研发的工作并没有停顿,不管是大企业、小企业,研发上都在往前走,但在推出产品方面大家又在等国家新的政策出台。这样很容易错过发展的好机会。”张小虞表示。
  “应该看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也为汽车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汽车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地转型升级。有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才有行业的转型升级。”张小虞说。
  汽车业的节能减排也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以商品化、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我常常说,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不是抗震救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考量。国家不要去管企业通过怎样的方式,只要求其节能减排的效果就够了。其他的,市场说了算。”张小虞说。
  张小虞最后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如果我们不认真做,努力做,实际上就把所有市场让给了外方。“所以我们的企业一定要丢掉幻想和依赖,以市场和用户为准,认认真真地掌握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

    邢敏:内燃机工业在节能减排中提升综合实力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介绍说,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发展低耗能、低排放汽车及各种代用燃料的发动机。他表示,内燃机全行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争取在2020年左右,实现由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社会生态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记者发现,在内燃机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发展满足国家排放法规要求的商用车、乘用车用柴油机和乘用车用汽油机,满足各种类型特种车辆用高功率密度柴油机,发展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用内燃机,重点发展天然气、甲醇、生物等代用燃料发动机,发展为先进内燃机配套的零部件,都已经被列入到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
  针对当前我国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综合能效水平较低、先进内燃机节能产品比例较低、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内燃机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基础薄弱、内燃机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邢敏指出,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技术密集、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是当今全球装备制造业投资发展的重点,下一步我国推进内燃机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思路,必须立足于我国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内燃机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主线,以降低燃油消耗为总体目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重点突破,加快内燃机节能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加快推进内燃机替代能源多元化应用,加快推动在制造产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邢敏认为,解决我国内燃机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解决提升内燃机能效水平共性关键问题。在汽油机方面,重点推广应用增压直喷技术,掌握燃烧和控制等核心技术,推动直喷燃油系统、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在柴油机方面,重点是推广应用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高效增压中冷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实现柴油及节能产品的产业化。力争到“十二五”末期,使我国内燃机燃油消耗率总体水平比“十一五”末降低6%~10%。
  二是着力降低内燃机产品从生产到终端使用全过程中的能源与资源消耗。重点是抓好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节能降耗,实现内燃机生产低能耗、节能节材的绿色制造。加快发展内燃机产品再制造,积极开展再制造技术研发,完善再制造工艺流程,建立健全失效产品回收、再制造、市场使用管理体系,培育一批内燃机再制造重点企业。
  三是着力推动替代能源内燃机产品发展。重点推广天然气单一燃料及双燃料燃烧技术在车用发动机上的应用,汽油/甲醇燃料技术在乘用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以及柴油/甲醇燃烧技术在重载车用柴油机上的推广应用,解决燃料供应系统关键零部件系统的可靠性和耐腐蚀问题。
  四是着力完善政策法规。制订《内燃机产业准入管理条例》;出台内燃机制造企业准入条件,解决抑制产业低水平投资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问题;制订淘汰落后产品制度,加大对内燃机高耗能落后产品的淘汰力度;建立健全内燃机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定内燃机节能产品技术标准、内燃机节能产品燃油消耗限值及其检测标准、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技术标准、内燃机再制造产品标准等;研究制订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激励和优惠政策。 

    闫建来:应多角度、全方位建立节能环保理念
    当记者提起节能与环保这一话题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马上从动力、能源与环境等几个方面向记者娓娓道来。在他看来,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新能源等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中,从多元化角度考虑一点一滴的节能与环保才是人们更应当去关注并身体力行的事情。
  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相比,发展汽车的小型化与轻量化同样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闫建来认为,轻量化所具有的节能意义非常具有现实性,与电动车等一些需要能量转换得来的节能相比,它所带来的能源节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当前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之一。
  “其实,节能环保从整个产业链上来讲,从汽车工业的三大核心———节能、环保、安全来看,汽车产业的长期目标从来就没有改变过。”闫建来表示,节能环保是大势所趋,不要讨论,没有问题,是必须要做的。目前做的这些工作,包括新能源汽车,核心都是节能与环保。
  同时,闫建来也强调:“节能环保不能只跟汽车产业较劲,它不是汽车行业一家的责任,是全产业链的责任,包括材料与生产环节在内,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与节能,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与环保,报废环节中的环保与再循环利用,以及驾驶与出行的习惯问题,都需要人们日常建立起对环境爱护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目前,就国外先进水平而言,全车材料已经可以做到95%可回收。下一步,中国马上也会做这些事情,比如说规定一辆汽车材料的可回收比例。”闫建来指出,“谈节能和环保,是立体的、综合的,不能抓住某一点不放,而应该全方位进行。”

 

 http://www.cinn.cn/qc/xydt/295723.shtml